前幾天意外把《戰地2042》下載到了磁盤上,就有了一段不愉快的體驗。
首先,游戲啟動慢了大概四五倍,加載界面大概重復播放了六七次動畫,就好像陷入了時間循環。
加載完后,人物動畫還不完整,有時候只能看見一把槍在自己晃,很詭異。更慘的是,匹配成功讀秒完成后,根本進不去游戲。
當我換到固態盤,一切就恢復如常了。當時我挺感慨,難道磁盤已經不讓玩大型網游了嗎?或許只是磁盤碎片太多影響了性能表現,但整體加載速度太慢,還是太讓人難受。
幾天之后,我又試了一下在磁盤上打開它,速度比上次快了點,好在也能進入游戲了,但也經常會出現部分素材加載不出來,一直轉圈的情況。
有這次經歷,我看固態盤的眼神都不一樣了。隔壁Xbox Series X和PS5全都換成閃存盤了,PC游戲玩家還能忍受用磁盤玩大型游戲嗎,至少我真的回不去了。
認識一款新的固態盤P3 Plus
最近,手里又搞到一塊1TB的英睿達P3 Plus固態盤。

看名字就知道,比Crucial P3強了些,但比P5 Plus性能要弱一些,1TB版本對比,價格比P5 Plus低了大概250元左右。

P3 Plus采用的是QLC,因此單位容量性價比有優勢,而缺點是可寫入數據量會比較低,TBW為220,但英睿達官方也是一樣承諾了5年質保期。

性能方面,由于采用了PCIe 4.0,因此比PCIe 3.0的P3強了許多。又因為少了DRAM緩存,所以,比P5 Plus差了很多。

P3 Plus采用的是群聯的PS5021-E21T,控制器在PCB板的正中間,這種設計我是頭一次看見。

有意思的是,1TB版本還空出來兩個焊盤,焊上閃存顆粒的部分都在遠離控制器的部分,可能是為了更好的散熱表現吧。


PS5021-E21T是群聯的一款入門級PCIe 4.0控制器,支持NVMe 1.4,支持TLC和QLC兩種介質,采用的是臺積電的12nm制程技術,功耗表現會更好,平均功耗為4.6瓦。
另外,這款控制器支持多種硬盤加密方式,包括AES 256、TCG Opal 2.0、TCG Pyrite、SHA 512和RSA 4096。

顆粒方面,顆粒為176層的QLC,可以根據圖上查詢顆粒的更多信息,普通用戶只需要記住這是美光原廠顆粒即可,可以放心用。
將硬盤上機體驗一下
測試主力機:
CPU:AMD Ryzen 5800X
主板:MSI Morbar B550M
內存:8GB 3200 x4
顯卡:3070
PCIe版本:4.0
上機安裝時,由于兩個M.2插槽都被占用了,于是我新買了M.2轉接板插在PCIe x16插槽,結果系統不識別。聯想起此前也有類似的經歷,我覺得可能是插槽本身的問題。

找了一些資料后發現,B550M有一組PCIe和M.2直連CPU,另外一組是通過南橋提供的,而且,當南橋上的PCIe或者M.2插槽有一個被占用的話,另外一個就不能用了。

現在,我把P3 Plus當主力硬盤,插在如上配置的臺式機電腦上CPU直連的M.2插槽上,另外一個M.2上插的是之前測試過的P5 Plus。
最近聽朋友說有的閃存盤在兼容性方面有一些問題,比如,作為系統盤的時候經常會報錯,又比如,用在硬盤盒里經常無法被識別之類的問題。
我用DiskGenius分區后安裝Windows11,安裝期間并沒有發現任何問題,隨后幾天使用也沒有看到什么異常。
至于硬盤盒的兼容性問題,因為我自己手頭沒有能用的硬盤盒(只有一個壞的),而且也不打算再買個新的(有些硬盤盒都趕上一塊移動固態盤了),所以也就不嘗試了。

Crucial英睿達Storage Executive是自帶的管理軟件,能進行各種不常用的高級操作,普通用戶輕易也用不到。
這次安裝之后,發現原來在用的P5 Plus可以更新一下固件,我有點好奇怎么更新固態盤的固件。于是,我就首次對SSD固態盤進行了一次更新,過程是這樣的:

如上圖軟件提示,“盡可能備份重要數據”,因為可能會丟數據。
更新的固件里提到,這次更新對于大多數人而言都可有可無,更新后也不會有什么明顯的提升。最下面,提示你可以手動下載更新固件,不用非得等提示才能更新。

點擊“立即更新固件后”,還沒來得及看有什么變化,就已經結束了,還挺快的。原來這就是固件更新呀。
隨意看看性能表現
由于這塊盤是P5 Plus的弟弟,所以性能就不是重點了,性能跑分的話,簡單走一遍就行。
首先是:

AS SSD Benchmark 2.0.7,順序讀寫數據分別為4252MB/s和3299MB/s,4K讀寫IOPS算下來是50萬和72萬,均比標稱值要低一些,測了幾次,數據都差不多,基本都是誤差抖動。

CrystalDisk Mark 8.0.4,測出的數據跟標稱值更接近。順序讀寫速度分別為5139MB/s和3600MB/s,最高4K隨機讀寫IOPS分別69.7萬和83.2萬,幾次跑分前后也沒太大變化。

整體測試過程中,溫度短時間內出現過最高54度,閑置時候溫度為40多度,高強度跑分時的溫度都在50度左右,整體溫度控制還是比較好的。
當然,主板自帶的馬甲功不可沒,這個級別的盤,如果放在臺式機上的話,還是盡量上個馬甲,如果是筆記本電腦的話,絕大時候的溫度應該也不會很高,所以,不用太擔心溫度的問題。
最后的總結
作為一款性能不錯的,PCIe 4.0規格的QLC的固態盤,最大的優勢其實還是容量和成本優勢。
價格方面,1TB規格下,比Crucial P5 Plus低大約40%左右。容量方面,Crucial P5 Plus以及同級別的盤,最大容量也是2TB,而P3 Plus最大為4TB。
雖然容量更大,但可惜的是,如果作為PS5擴容盤的話,順序讀性能大約差了500MB/s。
但至少作為一款新品,Crucial P3 Plus彌補了中檔性能存儲產品區間,為消費者提供了更有多選擇。
這款盤怎么用呢?我比較喜歡的用法是:
最在意性能的部分,比如系統盤,建議用P5 Plus這個級別的。
如果是需要更大容量來存游戲類的文件的,就放在P3 Plus上,比如《戰地2042》這種大型多人在線游戲。
如果是有大容量需求,并且對性能還很挑剔的話,建議上MX 500這種SATA口的盤,畢竟SATA口很多。
當然,像電影這種文件的話,還是SATA3的磁盤最合適。
最后,土豪隨意。